时间:2019-1-22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战国时期粉敷面和黛画眉盛极一时

粉是历代女子化妆所不可缺少的,以白为美早在先秦已经开始。在先秦时期,女子用的粉就是用粮食做成的米粉,米要选用梁米或粟米,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中发酵腐烂,再洗去酸气,然后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米汁,使其沉淀,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“粉块”,最后放在太阳下曝晒,晒干后的粉末即用来敷面。

早在商周,女子就懂得在面部涂腮红,只是这种妆容当时不流行,只有舞姬与宫人使用。那时侯,腮红是用朱砂制成的。胭脂最初传入我国是由“红蓝”的植物花朵制成,东晋时习凿齿的《与谢中侍书》中说:“此有红蓝,北人采其花作烟支,妇人妆时做颊色,用如豆许,案令遍颊,殊觉鲜明。”以米磨成的粉加上红蓝植物制成的胭脂,形成了战国时期粉敷面和黛画眉。

  先秦时期的面部装饰以粉(白)和黛(黑)为主要色彩,即用白粉敷面,用青墨颜料画眉。在战国时,还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,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。随后出现了“黛”,这是一种藏青色矿物。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,然后加水调和。黛是画眉工具的统称,最早的黛是石黛。汉代时,画眉更普遍了,而且越画越好看。

《楚辞》中有:“粉白黛黑,唇施芳泽。”这说明在先秦妇女已用芬芳光亮的颜料来美化嘴唇了。《中华古今注》云,“胭脂起自纣,以红蓝衣汁凝成(月燕)支。”;韩非子《显学篇》:“故善毛嫱面施之美,无益吾面,而用脂泽粉黛,则倍其初”等。到了汉代,便有了“妆点”、“粉妆”、“妆饰”等专门术语。这里“脂”、“点”等实际上都是指口红。古代称口红为口脂、唇脂,分透明和有彩色的两种。

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,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,出现了脂泽粉黛一词。可见,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,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,连化妆品也不例外,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,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比较起来,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,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,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,战国时期的粉敷面和黛画眉就是生动的例证。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补骨脂注射液
中科白癜风让寒假不白过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